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建设美丽新宁夏
固原: 七十年改山治水换了人间
2019-10-11 06:46:10   
2019-10-11 06:46:10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核心提示

  金秋,万里晴空,山河壮丽。

  看六盘山区,天高云淡,江河欢歌,遍地流芳。

  70年砥砺前行,固原这片曾经贫瘠甲天下的地方,终得如今俊颜。

013.jpg

基础设施完善,群众安居乐业。

  美丽固原

  10月,六盘山区色彩斑斓,红绿固原最为耀眼。

  70年来,固原人民发扬战山斗地的革命精神,不服“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”的论断,改山治水,与贫穷落后作斗争。

  如今,绿色成为六盘山区最浓密的底色。清水河的水清澈了,清水河平原物产丰富,民居星罗棋布。葫芦河水量丰沛,有了大河的样子。红瓦白墙、路通水到,隆德每一个村庄都是景点。植树造林、生态治理,彭阳人用双手造出绿翠叠嶂,最美旱作梯田。绿水青山成就了泾源的全域旅游,“四个一”产业缔造着金山银山的传奇。

  生态优先、富民为本、绿色发展,固原市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效。2018年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09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57元。脱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,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.6%。隆德、泾源、彭阳今年已退出全国贫困县序列,原州区今年将具备脱贫摘帽条件,西吉县脱贫硬件条件今年全部达标,明年有望实现全市整体脱贫目标。

  壮丽原州

  原州,扼控丝路之重镇,西汉置高平第一城,北周改名原州。长安的丝绸商在这里补给,西行异域。中亚的粟特驼队风尘仆仆而来,带着鎏金银瓶、玻璃碗、罗马金币等奢侈品,在这里歇息、交易,南下入长安富贵之乡。

  这座城就该这样持续繁华。如今,清水绕城、高楼耸立、公园宜人、工商兴旺、民安业兴。

  城市在成长,乡村在振兴,奏响原州区壮丽前行曲。

  你看那漫山遍野的青贮玉米,饲喂健壮了牛羊,发展壮大了草畜产业。

  你看那马铃薯在张易一面面山坡梯田里肆意膨大,殷实了多少农家的好日子。

  更喜清水河平原,几万亩冷凉蔬菜构成全产业链,几千亩矮化密植苹果园孕育着金山银山。村庄有序排布、公路四通八达、工厂节能生产、小镇商贸兴旺,一派欣欣向荣。

 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,今年有望脱贫摘帽。2018年,原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.1亿元,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.96亿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59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57元。

  绮丽西吉

  晴空湛蓝、红旗猎猎,屹立在将台堡广场上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愈加庄严肃穆。

  群雕上的革命先烈风骨傲然,深情地注视着这片热土。

  穿越70年时空,历经70年奋斗。今天,我们可以自信而豪迈地告诉先辈:这盛世,如您所愿!

  葫芦河河道曾千疮百孔,干涸断流。经过治理,河川平整、河道宽阔、河水清流,芦草茂盛、鱼翔浅底、水鸟生息。

  优质河水浇灌出川台地里优质的冷凉蔬菜,成为南方市场的抢手货。满山梯田尽种青贮玉米、甜高粱等饲草,饲喂出一个牛肥人富的黄金产业。

  城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,永清湖两岸花红柳绿、街道洁净、居民怡然。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出火石寨的绮丽,纯手工打造的梯田为震湖增添了妩媚。

  一路向西飞进,马铃薯藤蔓占据了一座座山,农人正在挖收,青紫的、乳白的马铃薯堆出丰收的样子。谷子已经熟透,沉甸甸弯着腰。谷田间插有空地,那是油料作物收割后歇息的梯田。

  西吉县马铃薯、草畜、蔬菜、杂粮四大产业正在转型升级,经济稳中有进,人民生活持续改善。2018年,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亿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00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50元。

  2014年至2018年,全县实现22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,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.84万人,综合贫困发生率由33%降低到5.88%。

  瑰丽彭阳

  金鸡坪梯田、青云湾云海、茹河瀑布……彭阳百里画廊的瑰丽,令你叫绝点赞。

  其实,彭阳本无景区,彭阳的美是苦出来的。

  建县36年来,彭阳县干部群众发扬“三苦”精神,改山治水、植树造林,硬是把秃岭干沟改造成绿水青山,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8.3%以上,小流域治理率达80%以上,缔造遍地是美景的全域旅游。

  勤劳的彭阳人也富有智慧,通过“林场+企业”等多种方式发展“四个一”林草产业,推广种植新品种48.05万亩,实现山绿与民富双赢。

 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造福人民。经过多年奋斗,彭阳县贫困综合发生率从2014年的28.8%降至今年的0.71%。今年4月,彭阳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。目前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2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3元。

  彭阳县以精雕细琢方为器的匠心,走好乡村振兴发展路。230万个羊单位畜禽年饲养量、26万吨粮食年生产量、8万亩设施蔬菜、11万亩中药材、6.5万亩杂粮、50万只生态鸡等富民产业,让百姓的钱包更鼓。“五土共改”洁净了农村人居环境,修路、引水、通网、通公交车,让农民生活更便捷。

  秀丽泾源

  从冰川溶洞中、从石缝里、从树根下,水滴滴而下,潺潺汇聚,在六盘山森林公园合成泾水源头。

  凉殿峡的水携着奇秀,小南川的水裹着幽秘,二龙河的水带着斑斓,在老龙潭集合成深邃。然后冲出峡谷,哺育一川的苗木和青贮玉米,又被弹筝峡束成汹涌,在峡谷里咆哮着……

  香水河的水也汇入泾河。

  她从西峡的丛林里来,带着野荷谷的妩媚和香甜,滋润着城市、乡村的秀美和幸福。

  提起泾源县,绿水青山便在人们脑海中浮现。但只要走进洁净的农家小院,漫游百里画廊,沉浸在园林小城中,你会发现,这里更多的是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。

  今年4月,泾源县退出贫困县序列。2018年,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.63亿元,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6756元,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610元。

  绚丽隆德

  隆德人世世代代种油菜花榨油,油饼入锅的“哧啦”声,曾香醒了多少贪睡的孩子,酸汤面上漂着的油花,勾引了多少游子的味蕾。

  六盘山西麓连片种植的油菜花是这两年才有的,万亩金黄开启了现代全域旅游业。

  曾经撂荒的梯田遍穿青贮玉米绿装,养牛不菲的收入丰沛了农人的钱袋子。

  成千上万亩冷凉蔬菜基地、六盘山中药材基地让隆德人领略了规模化、集约化生产带来丰沛收入的能力。

  人造花厂、中药材加工车间、服装生产企业驻满闽宁工业园区,一二三产业在这里融合,县城居民在这里成为产业工人,有了立身之本。群山闭塞的小城竟能办成现代化工业,让人称奇。

  现代化加速了隆德人脱贫致富的步伐,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.72%,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92%。今年4月,隆德县高质量脱贫摘帽。2018年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470元、9219元。

  古老的渝河穿城而过。这条曾经藏污纳垢的河流经过治理,翠瀑叠嶂、鱼鸟翔集,成为居民休闲的乐园。治理经验被国家生态环境部、水利部向全国通报表扬,治理成果入选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。

  现代化建筑一座座拔地而起,新建隆德图书馆、文化馆、体育馆以及隆德书院、老县衙等;给传统字画、剪纸、刺绣等非遗项目插上现代化“翅膀”,传统文化在文化城、老巷子、龙泉广场获得绚丽新生。

  在隆德,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。(宁夏日报记者  王玉平  剡文鑫  党 硕 实习生  樊 帆  文/图)

<p>  退耕还林使昔日荒山变绿野。</p>

退耕还林使昔日荒山变绿野。

<p> 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。</p>

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。

<p>  河流环境治理,城市换新颜。</p>

河流环境治理,城市换新颜。

<p>  乡村似画卷,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。</p>

乡村似画卷,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。

【编辑】:赵虎
【责任编辑】:任岚